明确方向 凝聚力量 建立机制 破解难题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目前较为公认的高校的三项职能,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职能之一, 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基础,是衡量高校质量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指标。没有强大的科学研究基础,培养高素质人才就成了无本之木;没有高科技研究创新力量,提供高水平服务就成了无源之水。而学科建设又是促进学校科学研究的源头,是提升学校科研水平的基础性建设。
随着新校区建设基本完成,学校把主要的财力物力转入到抓内涵建设上来,在管理上非常重视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和支持,教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数量增长上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近三年来,两项重要的科技立项总数一直徘徊不前,没有进一步提升。学校科学研究遇到了“天花板”现象,如果不突破这层天花板,学校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就后继乏力。
面对这一“天花板”现象,从学校领导到职能部门、学院基层,到教授博士,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突破这一“天花板”现象,已经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
学校群众路线教育中,从学校层面召开的座谈会到院系的调研,大量的意见和建议都指向学科建设。经过归纳整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科学研究都是在“自我发展,各自为战”的“自然”环境中开展的,虽然学校在管理上有对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评估考核要求和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鼓励性政策,但这是一种“广种薄收”的“捡漏”式管理,在研究团队、研究方向、研究氛围建设方面缺少有力的措施;二是学院在学科建设中对本单位的研究特色定位不准确,有的学院长期摇摆不定或随着学院主要领导的更换而更换;三是有潜力的高水平人才引进遇到瓶颈,在校的一些苗子也因为家属工作安排、科研压力等因素引发人心不稳,甚至人心思走的现象。
如何实现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的管理目标,如何实现以强大的科研平台、良好的科研氛围吸引人的建设目标,如何在学科建设方面发动群众,发挥广大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是检验学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的一个标准。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学校的发展才有前景,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
群众路线教育是以实践为基本特征的,立说立改,立说立行是群众路线教育的基本要求。行动起来,在行动中解决难题。就这样,田书记、梅校长行动起来了,分管校领导涂宗财行动起来了,他们放低身段、位置下移,全方位了解学院诉求;社科处、科技处、人事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图书馆等有关职能处室行动起来了,他们来到学院现场办公;政法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学院、财政金融学院、传播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接待不设欢迎牌,不照相留影,不发新闻专稿……现场会单刀直入、只谈问题及思路,不谈成绩……20余天,就这么实实在在,就这么高效率地运行。老师们看到了,听到了,感到由衷的温暖,终于有人关心我们的科研了,终于有机会成为某个团队的成员了,那些郁结的诉求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活动产生了良好反响。虽然活动还在继续,但成效已经明显地显现出来了。
一是明确了方向。在现场研讨当中,通过将学院的实际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学院的学科建设方向逐渐凝练起来,学校针对学院学科建设扶持的相关的配套建设逐渐明确并逐步到位,学院学科团队也逐步形成起来,教师的研究方向也逐渐明了。再也不是那种野蛮式的生长,再也不是那种广种薄收,一种全新研究的氛围形成了。
二是凝聚了力量。环境好了,有人扶了,人心稳了,一些要求调离学校的教授博士明确表示,原来提出要离开,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环境,怕耽误了自己的学术生命,现在环境好了,完全可以有所作为了,也没有必要再走了。一些已经离开的教师,现在也在探听学校的政策,学校也明确表示,哪怕是学校吃点亏,也要把他们重新要回来。
三是建立了机制。为了帮助年轻的教师开展科研,学校建立了辅导机制,并且明确,在开展科学研究、申报重大课题方面,既要对承担任务的老师支持和奖励,也要对辅导的老师进行奖励。这样,一种全新的以老带新的链条建立起来了。同时,学校设立了科研业务咨询开放日,指派专人接待老师对各种科研业务问题的咨询,收集相关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定点联系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均与指定学院建立了定点联系制度。这样,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形成了。
通过此次活动,学校提高了学科建设中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真正找到了破解制约星空体育·(StarSky Sports)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进一步发展的难题的途径。相信通过活动,一定会促进学校学科建设长足发展,一定会促进学校实现建设地方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发展目标,一定会促进学校在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伟大实践中再谱新篇。